2019年1月1日,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开始执行。许多人发现为了准确纳税、充分享受各种扣除,需要向税务部门提供更多信息。业内有句说法叫“税收征管,信息为王”,准确的信息是税务部门依法征税的依据。在许多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是最大税种,因此税务部门更加注重个人纳税信息的采集。那么,外国税务部门获取个人信息都有哪些渠道呢?
制图 李一园
纳税人主动申报
个人所得税关系到纳税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各国都制定了严密的税法,以法律形式明确纳税人向税务部门提供信息的义务和具体内容。纳税人的信息报告义务主要体现在个人所得税申报表上。由于各国的个人所得税法不尽相同,税务部门要求报送的信息也不一样。但一般情况下,申报表上都会反映以下三部分信息:纳税人及其家人的基本情况、收入、财产情况和扣除依据。
图为美国旧金山邮局工作人员在处理寄往美国国内收入局的纳税单信件。 CFP 图
以荷兰为例,纳税申报表上主要包括以下信息项目:纳税人的公民服务号(BSN,相当于中国的身份证号) 以及配偶和女子的公民服务号;纳税人和配偶的银行账户;年度收入证明(包括工资和其他收入);收到的离异配偶支付的抚养费;银行支付账户年度信息概况;银行储蓄账户年度信息概况;年度投资概况;市政当局出具的纳税人住房的估值证明;纳税人买卖房屋按揭贷款年度证明;扣除证明(包括赠予、医疗支出、已支付的配偶抚养费、已支付的学习开支等支出的收据);贷款与其他债务细节;年金信息;工伤保险信息;分红信息等。
看上去荷兰纳税人申报的信息挺多,其实与英美等国家比起来已经简单了不少。通常情况下,税法设计得越严密,纳税人的报告义务就越多。由于美国税法过于复杂,许多美国人怕麻烦,自己不报税而是请专业的中介机构来做。一项调查显示,60%的美国人请专业人士替自己报税,每人平均花费258美元;29%的人借助申报软件报税。按照美国人最常用的报税软件之一Turbotax的友情提示,纳税人在申报前要准备44项信息。其中关于医疗开支的扣除尤其复杂,仅美国税务局发布的解释性文件(2018年502号)就有27页。
税务部门自己挖掘
收到纳税人的申报表,税务部门会对里面的信息进行核实、确认,以免发生漏报、错报,并对发现的可疑情况进一步调查。以前,税务部门只能在申报信息中发现蛛丝马迹进而顺藤摸瓜展开调查,近年来随着第三方信息来源的丰富、IT技术的发展,各国税务部门都加大了对信息系统的投入,通过信息检索、比对查验、发现风险的效率大大提高。
英国税务局从2008年起先后投资上亿英镑,建了一套名为“连接”的数据库系统。该系统于2017年投入使用,仍在不断完善,功能越来越强大。它依托税务局自己的数据库和第三方信息数据库,查询、比对海量的个人和商业信息,发现个人与收入、财产以及交易之间的联系。系统如果发现纳税人申报的信息与它检索到的其他信息不匹配,就会发出预警提醒税务部门展开调查。这种检索几秒钟即可完成。目前它已经有30多个信息来源,可获取10亿多条信息。
“连接”系统的关注点之一就是消费与收入匹配。例如,它通过车辆注册系统发现你名下有一辆豪华汽车,就会查询你的收入情况;如果发现你的收入并不高,税务部门就会想知道你是怎么买的车;如果你说是用别人给你的钱买的,税务局就会打听是谁给的;如果是属于继承有没有交遗产税;如果你的所得税申报信息中反映出有来自海外的收入,税务局就会问收入来源是哪里,是否已经交过税,是否还涉及其他税种问题。“连接”还可以使用自动收集信息的程序在eBay等电子商务平台上闲逛,寻找有价值的信息线索。假如它发现你经常收购古董,税务局就会想知道这仅仅是你的个人爱好,还是你经营着一个古董店没有申报纳税。
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税务局有一支150人的分析师团队来分析“连接”系统自动生成的结果,据此给纳税人进行“生活方式画像”,来发现可疑迹象。“你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购物、旅行、财产等信息都会被他们记录。”有税法专家提醒。
与英国税务局相比,美国税务局的触角更是无孔不入。美国税务局有很大的调查权力,包括调取纳税人社交平台的记录和电子邮件。虽然它曾在声明中表示“不会利用社交媒体来瞄准纳税人”,但法庭记录显示纳税人在eBay 和脸书上的活动都曾作为美国税务局指控纳税人的证据。根据美国税务局公布的《审计手册》,美国税务局的刑事调查局甚至可以在没有得到法庭许可的情况下阅读纳税人的电子邮件。“你在网上发布的信息,包括邮件中透露的信息都要与申报的信息一致,否则有可能作为呈堂证供对你不利。”一位律师这样建议。据报道,美国税务局近年斥资数亿美元,用于升级数据捕捉工具。
在借助信息技术的同时,税务部门也没有放弃现场调查的老本行,与纳税人直接或者间接“过招”,掌握第一手信息。例如,意大利税务局就经常去滑雪胜地“微服私访”,观察哪些商家不给客户开发票,掌握它们逃税的证据。2012年,意大利税务局还在一场打击逃税的专项行动中现场调查了133辆法拉利等豪车的车主,结果发现其中42人申报的年收入不到22000欧元。
“兄弟单位”友情提供
第三方信息是各国税务部门依赖的另一个重要信息来源。例如,英国税务局的第三方信息来源包括土地注册机构、车辆注册机构、养老金机构等。其中,土地注册机构会向税务局提供纳税人买房时支付的价格以及抵押贷款商的有关信息。通过土地登记档案中的印花税记录,还可以发现纳税人有没有缴纳资本利得税。英国本土以及英国海外领地的银行和金融机构也会把它们支付利息的情况提供给英国税务局,后者可以据此发现未申报的储蓄账户。据英国媒体报道,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和行业协会也被“连接”系统收入囊中,成为信息提供方。
英国和荷兰等国的法律还规定,只要税务部门能证明有关信息是其征税不可或缺的,它就有权要求第三方提供该信息。2018年12月,荷兰一家法庭就应税务局要求做出裁决,要求荷兰博物馆协会提供一位会员的博物馆卡信息,因为税务局认为它可以通过这些信息判断此人的税收居民身份,从而确定她的纳税义务。
近年来,在二十国集团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倡导下,国际税收合作不断加深,各国税务部门开展信息共享的法律基础也越来越扎实。以往国家间的税收信息交换是以双边税收协定为基础,现在又增加了《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标准》等法律工具,为各国税务局加强合作、打击跨境逃避税提供了有力武器。
“朝阳群众”检举揭发
群众举报也是税务部门取得信息的重要渠道。美国国会1867年就通过法律,要求政府向检举违反税法行为的举报者提供奖励。1996年国会修改有关法律,规定奖金不再由国会拨款,而是从依据举报线索追征的税款中支出。如果案件涉及法人的税款超过200万美元,或涉及年收入超过20万美元的个人,举报者可以得到最低15%、最高30%的税款(包括罚款和利息)作为奖励,金额上不封顶;涉及法人税款在200万美元以下,或涉及年收入20万美元以下的个人,奖励标准由税务局掌握。在前一种情形下,如果举报人对奖金数额不满意,可以向美国税收法庭上诉。2011年~2015年6月,美国税务局共处理了500件举报案件,追征税款18.82亿美元,向举报人发放了3.15亿美元的奖金。
英国税务局也有类似的举报渠道。2006年4月,英国税务局开通了举报热线,当年还斥资1亿英镑在电视和纸媒上大做广告。英国税务局没有美国同行那么大方,如果举报信息属实,奖金通常在50英镑~1000英镑之间。2013年,英国税务局发放举报奖励39.5万英镑,2014年发放40.2万英镑,2015年发放60万英镑。据英国《电讯报》报道,举报者通常是当事人的前配偶或同事。
为纳税人保密责无旁贷
由于可以掌握纳税人的大量个人信息,各国都对税务部门的保密义务做出了严格规定,对违反规定透露、泄漏信息的情形严惩不贷。
2007年,英国税务局弄丢了两张重要数据光盘,导致2500万人、725万个家庭的信息(包括姓名、住址、出生日期、儿童补贴受助号码、国家社会保险号码以及相关银行或抵押银行账户等)可能泄漏,在英国引起轩然大波。结果上任只有9个月的税务局长保罗·格雷引咎辞职。
美国法律规定,税务局官员故意泄漏纳税人信息属于犯罪行为,最高可判处5年监禁,罚款5000美元。纳税人的申报信息是个人隐私,本来不对外公开,但这里有个有趣的插曲。按照惯例,美国总统候选人都会在竞选期间公布其个税申报信息。虽然这不是法律规定,但几乎每位候选人都这么做,以显示自己坦坦荡荡,依法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