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一个CFO群里讨论财务体系效能的话题,一家日企(财富500强)中国区CFO信手回了一句,“日本企业轮岗多,很多财务人员以前是做总务,人事,计划的。财务水平一般,但是做出的管理报表很贴近企业的经营活动。”
——这句话的信息量极其丰富,
为此就催生了这篇有关衡量财务水平话题的文章。
“财务水平很一般”+“管理报表很贴身”
——敲黑板,划重点
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的话,恐怕那些从总务、人事和计划转岗而来的日企财务人员,都不、大、合、格啊。这也是那位日企CFO意味深长的那句吊诡的结论——“财务水平一般,但是做出的管理报表很贴近企业的经营活动。”——所蕴含丰富信息量之所在。
荣誉证书
-CERTIFICATE OF HONOR-
表飞飞
从中国式考证、职称、学院派教育等角度来衡量,那些转岗而来、“财务水平一般”的日企财务人员,偏偏能做出来贴近公司运营实际的管理报表。这句话显然还蕴藏着另一个话题的反转,那就是很多拿着一堆专业资格证书、中高级职称、甚至发了核心期刊论文的国内财务人员,“财务水平很高”,但很可能根本做不出来贴近公司运营实际的管理报表。
特发此证,以资鼓励!
麦田捕手特此颁发
2018年07月28日
回归本源
纯正的财务领域学术大师卡普兰教授在其所著《高级管理会计》的序言中,开篇第一句话就是——“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我相信任何一个真正读懂了这句话的学院派专家,都会在面对CFO或者实际财务问题的时候,保持必要的和足够的谦逊。就国内财务领域现状而言,实务界对理论界(包括规则制定者们)的领先已经远远不是一个身位的概念了,往小里说也已经是功能手机和智能手机之间的差异了。
衡量财务水平的标尺,
早就应该还给运营实践了
换句话说,当前国内现有的这些衡量财务人员“专业能力”的手段,基本属于衡量一个组织财务水平中的“毛”;而将财务体系的管理职能以贴近公司运营现实的精准表达方式来实现的,才是衡量其财务水平的“皮”。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CFO的专业领导力恰恰就在于率队设计和打磨出一整套贴近公司运营现实的仪表盘体系,始终让各级管理层身处于由财务领航员全程提供数据支持的管理驾驶舱内。

最后,补充说一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我身边越来越多的CFO朋友在新近招募财务小白的时候,已经不要求、甚至不倾向于学会计出身的候选人了。我宁愿把这个迹象视为这个组织财务水平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贴近公司运营现实”的重要信号,尽管这个判断的依据,或许根本不符合国内财务理论界的“学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