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算不能为企业创造效益,但成本分析与管控可以创造效益!
一家企业想要赚钱,不外乎做好如下两点:挣钱的能力和花钱的艺术。也就是做好开源节流。做好“节流"这门学问,同样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很多人的眼中,成本就是“算”出来的。
真是这样吗?
是。也不是。
如果你驾驭不了成本核算,没有悟透真谛,不能正确的反映产品真实成本,那你的成本数据就是“算”出来的。对企业分析、生产管理、经营决策用处不大甚至会起误导作用。
如果你能真实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与流程,能准确的反映各产品生产成本,那你的成本就不是“算”出来的,而是对企业成本体系、决策、管理、执行的真实反映!
成本准确的基础上对产品工艺与流程进行分析,可以更有效的发挥财务的价值,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如一家企业生产ABC三种产品,由于财务人员从不下车间,对生产工艺、作业生产流水线等实际情况不了解,误以为三种产品月末在产品非常少,可以忽略不计,将三种产品当月发生成本在月底进行分摊时,全部计入产成品。
三种产品实际上B产品与C产品月末在产品相对少,分别为6%和4.92%,而A产品月末在产品高达18.95%。我们来计算一下影响到底会有多大:
如当月A、B、C三种产品成本分别发生500万、620万、800万,生产数量分别为100万个、125万个、80万个。月初没有在产品。A产品售价9元,B产品售价8.5元,C产品售价17.5元。当月A产品销售120万个,B产品销售100万个,C产品销售90万个。
按财务人员核算方法计算:三种产成品成本和单位成本分别为:
A产品总成本=500万
A产品单位成本=500/100=5元
B产品总成本=620万
B产品单位成本=620/125=4.96元
C产品总成本=800万元
C产品单位成本=800/80=10元
按实际进行分摊计算:
A产品产成品成本=500*(1-18.95%)=405.25万元
A产品单位成本=405.25/100=4.0525元
B产品产成品成本=620*(1-6%)=582.8万元
B产品单位成本=582.8/125=4.6624元
C产品产成品成本=800*(1-4.92%0=760.64万元
C产品单位成本=760.64/80=9.508元
可以看出,三种产品总成本与单位成本分别相差了:
A产品总成本差额=500-405.25=94.98万元
A产品单位成本差额=5-4.0525=0.9475元
B产品总成本差额=620-582.8=37.2万元
B产品单位成本差额=4.96-4.6624=0.2976元
C产品总成本差额=800-760.64=39.36万元
C产品单位成本差额=10-9.508=0.492元
再看对销售毛利的影响:
A产品按财务人员核算当月销售毛利=120*(9-5)=480万元
A产品按实际成本核算当月销售毛利=120*(9-4.0525)=593.7万元
A产品销售毛利差额=593.7-480=113.7万元
B产品按财务人员核算当月销售毛利=100*(8.5-4.96)=354万元
B产品按实际成本核算当月销售毛利=100*(8.5-4.6624)=383.76万元
B产品销售毛利差额=383.76-354=29.76万元
C产品按财务人员核算当月销售毛利=90*(17.5-10)=675万元
C产品按实际成本核算当月销售毛利=90*(17.5-9.508)=719.28万元
C产品销售毛利差额=719.28-675=44.28万元
三种产品毛利总差额=113.7+29.76+44.28=187.74万元
核算不能为企业创造效益,但核算不准确却能不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
有的老板说了:“好财务人员薪酬太高,多花那个钱干啥,能大致算一下就可以了。反正肉烂都在锅里呢!”
真的是这样吗?
那我们再接着看:
我们再分别对三种产品工艺和流程进行分析梳理。通过对生产工艺、流程等进行分析梳理,并与技术人员反复论证得出结论:
A产品的a原料厚度可以减少2毫米,不仅不会影响产品质量,反而外观更加精致;第三道工序单件产品时间可以缩短5分钟;
对B产品在传递线路上进行改进,从而至少减少半成品积压数量140万个;
C产品废品率过高,通过对员工操作流程进行培训,月废品率可降低2%。
经测算:
A产品月平均生产量为100万个,a原料厚度减少2毫米可以节约成本0.15元/个,年节约 180万元 (100*0.15元*12);第三道工序单件产品时间缩短5分钟,人工成本按70元/小时计算,年节约人工成本1000小时,年节约7万元。合计年节约成本187万元。
B产品半成本单位成本为3.95元/个,企业实际贷款年利率6%,年节约财务费用33.18万元(140*3.95*6%)。
C产品月平均生产量为80万个,月降低2%废品率年节约成本182.55万元(80*2%*9.508*12)
年合计可节约成本费用=187+33.18+182.55=402.73万元
这样分析下来,是不是挺可观的?算算您能找多少好财务?
如果您能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结合起来,上升到成本战略的高度,提升对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对市场的引导能力,合理预测销量,实行精益管控,我敢保证,还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核算不能为企业创造效益,但成本分析与管控可以创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