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人说话最易表现出的四个毛病:①太直接,火力十足,刚性十足,不经意间得罪了一圈人;②太专业,不懂得把会计语言转化为业务语言,说出来的话非会计人士听不懂;③太本位,一味强调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处处以会计合规性为判断事情可行的最高标准;④太执拗,听不进不同意见,缺乏变通的勇气和智慧。
(一)太直接
火力十足,刚性十足,不经意间得罪了一圈人。
会计有法规、制度、准则、流程约束,会计工作一般都是中规中矩的。在现实中呢,不可否认,有太多的变通,有太多的不合常规,面临此情此景会计人会很为难。如果观察公司的财务部,你会经常会发现会计人员会因为发票、报销、预算与业务人员争吵。
会计工作有硬约束,不可否认,这些硬约束有时会束缚业务的手脚。情理法之间不一致,需要会计人有智慧和情商去平衡与妥协。即使对方的要求触碰了会计工作的底线,尽量说理说服,实在不行拒绝就好,千万不要把把自己工作的为难情绪化的表达出来。
(二)太专业
不懂得把会计语言转化为业务语言,说出来的话业务同事听不懂。
把专业语言说得大众能听懂,这是大智慧。怎么做到通俗化?毛主席就是此中高手,农村包围城市、党指挥枪、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深奥的论断化作了妇孺皆知的道理。
同样,会计语言通俗化后,会计工作更易得到认可。华为曾发起过财务四化建设,其中就有“财务理论大众化、财务语言通俗化”。会计人如果说出来的话业务听不懂,你不能责备业务不懂会计,正如会计人不懂研发一样。会计人应该检讨自己是否把会计语言说得足够形象化,这是会计人员是否有服务意识的体现。
会计人平日请示汇报多,千万别张口就是术语了,业务领导不是会计专家。能把会计给外行讲明白的才是真正的会计专家。
(三)太本位
一味强调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处处以会计合规性为判断事情可行的最高标准。
2015年年底,因为《一次付款的艰难旅程》,华为总裁任正非先生曾签发电邮怒斥财务部,“据我所知,这不是一个偶然事件,不知从何时起,财务忘了自己的本职是为业务服务、为作战服务,什么时候变成了颐指气使,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任总的这份邮件有个亮点,指明了财务工作的方向是“为业务服务、为作战服务”。财务不能出于免责的心理,人为设置障碍,滥用谨慎性原则。即便业务的要求不合理,也应该帮忙疏通,而不是一口否决。
(四)太执拗
听不进不同意见,缺乏变通的勇气和智慧。
举个例子,企业将自己生产的手机发给员工做生日礼物,该手机每台成本500元,出厂价1170元(含税)。会计对这样发生日礼物该如何做分录呢?我估计90%的人知道该视同销售,50%的人能写出中规中矩的分录,10%知道如何不冤枉交两道税,5%的人在想辙变通后一道税都不交。
(1)视同销售
视同销售是教科书上的答案,无疑是正确的,但这个答案也是对企业最不利的。一旦视同销售,增值税(还会产生附加税)跑不了,另外送出的手机要作员工福利处理,个税又跑不了。
如果会计人员这么应对,估计会挨老板的骂。有没有好的办法避免做视同销售处理呢?有人想出了歪门邪道,把发给员工的手机做残次品入账。想过没有呢,如果真这么做,残次品率将很高,毛利率将大幅下降,会不会被金税三期盯上?
能不能想出合理合法的办法,筹划此中的税负呢?
(2)不交个税
先退一步,有没有办法做到不交个税呢?有个建议应该可行,把手机作为公司的资产(低值易耗品或固定资产)入账,提供给员工使用。这样一来手机的所有权属于公司,员工只有使用权,自然不需要交个税。
不过这么处理手机仍需视同销售,增值税必须交。
(3)增值税与个税都不交
再进一步,有没有办法做到增值税与个税都不交呢?
把手机当作研发测试机处理,应该是个不错的思路,但有一个细节要注意,发给员工的手机不能是已经上市销售的型号。这么做显然不符合研发测试机的特征,税务很容易识破这种欲盖弥彰的把戏。
要做就做实。不妨将企业处于研发测试阶段、尚未上市销售的样机发给员工,规定员工要定期提交手机测试参数统计、信息反馈。这样一来,发给员工的手机就具备了研发测试机的属性。手机成本进研发费用即可。这样一来,是不是增值税与个税都省下了呢?
面对问题,会计人员应有更宽阔的视野,怎么能拘泥于教科书的答案呢?实务问题很多时候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在于你对规则如何灵活理解。
面对不符合财务制度的情景,会计人该如何面对?一切以制度为准,不符合制度就坚决拒绝,这样处理会让财务人员处境艰辛,人际关系紧张。做老好人,把制度当摆设,但容易被人看轻,搞不好还会有风险。有原则地变通,一切以维护公司利益做取舍,或许更可取。当然,一旦决定变通,就需要对自己的决定承担责任。
以上四点相信很多会计人都能从自己身上找到影子。言为心声,如果不尽快意识并且改正的话,职业道路有可能很难走远。